大促前,链接突然被下架,大批卖家中招!

大促前,链接突然被下架,大批卖家中招!

这几天,不少卖家反映,自己店铺的链接突然被下架了,系统提示“商品状况投诉”,一时间群里炸开了锅:

“收到好几条投诉提示,都是关于商品瑕疵和描述不符的。”

“提交申诉好几天了,后台一直卡在‘评估中’。”

大促前,链接突然被下架,大批卖家中招!

商品状况投诉激增,卖家一夜“踩雷”

从目前情况看,亚马逊似乎在针对FBA卖家的库存进行集中抽检。

一旦触发质检问题,链接就直接下架,卖家不仅损失曝光和转化,还有可能错过一年一度的Prime Day大促。

这次下架问题主要集中在几类投诉上:

商品有瑕疵或损坏(例如破裂、刮花、功能异常)

商品与详情页描述不符(尺寸、颜色、材质、配件等不一致)

买家负面反馈集中(评论或订单反馈中频繁提及产品问题)

大促前,链接突然被下架,大批卖家中招!

怎么办?

此类问题的唯一解法就是及时提交一份结构清晰、证据齐全的POA(行动计划):

准备材料:包括有效发票、产品包装图、说明书;

明确责任:指出问题是出在供应商、产品本身,还是描述不清;

提出纠正措施:说明将如何处理在库产品,如下架、更新图文等;

说明预防方案:包括供应链优化、质检机制完善等。

不要拖延,一旦发现链接被下架,越快处理,越能避免影响大促节点。

大促前,链接突然被下架,大批卖家中招!

Prime Day还值得参加吗?

关于即将到来的Prime Day,不少卖家态度开始变得谨慎。

虽然官方宣传“大促时间拉长,流量更强”,但现实是,大卖家的爆单和中小卖家的焦虑感,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

有卖家直言:

“能在Prime Day爆单的,平时本身就不差,活动只是锦上添花。”

“现在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各种费用压得很薄,再降价促销就是亏。”

三大问题让卖家犹豫不决:

1、活动时间延长但效果变弱

从以往的1-2天延长到3-4天,买家热情却不如以前,拉长的时间反而消耗了卖家的预算和库存。

2、优惠券新规加重负担

现在创建一个优惠券,不仅要预先支付5美元,还要额外支付2.5%的销售佣金,再叠加站内折扣,利润所剩无几。

3、多平台分流压力大

Temu、沃尔玛、TikTok等平台也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推大促,多方竞争之下,Prime Day的流量早已不再集中。

那还要不要参加?

答案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是想打爆新品、冲排名、清库存,可以抓住这个流量节点;

如果你本身已经在亏本运营,只为了凑个热闹,建议三思。

每一次大促,都是运营能力的试金石。

重点不是一定要参加,而是要明白自己的目的和底线,制定合适的策略,才有可能借势翻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