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珏获悉,4月22日,据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正推动一项互惠贸易协定,敦促印度向亚马逊和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巨头全面开放其 价值1250 亿美元的电商市场。
据了解,此举是印美更广泛贸易协议谈判的一部分,预计涵盖食品、汽车等多个领域。近期,美国副总统JD Vance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会面,推动敲定了一项潜在贸易协议的参考条款(TOR),以指导未来协商方向。
4月2日,美国宣布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尽管目前该措施已暂停90天,但仍透露出美方施压的意图。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希望通过这轮谈判,要求印度在电商领域建立更加对等的竞争环境。
目前,印度电商监管制度对外资平台设有严格限制。亚马逊、沃尔玛等美国公司仅能作为平台运营,由第三方卖家上架销售商品,而印度本土电商平台则可自产自销,这种“双轨规则”被美方视为“非关税壁垒”。
零售咨询机构Technopak Advisors负责人指出,美国自2006年起便尝试推动印度市场开放,但始终未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印度本土零售巨头Reliance加速电商布局,这场竞争已演变为本土与外资之间的力量博弈。
Reliance通过旗下平台与Flipkart、亚马逊等直接竞争。沃尔玛控股的Flipkart在活跃用户方面仍领先于亚马逊。截至去年底,Flipkart日活用户接近5000万,而亚马逊为4000万,后者自2013年进入印度市场以来投入巨大,但扩张速度不及预期。
此外,Flipkart近期将注册地从新加坡迁至印度,以获取更多本地政策与税收支持。其原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IPO,但因市场环境不利,时间表被推迟至2026年初。
美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并不仅限于政策准入。印度标准局近期对外资平台仓储中未获认证的商品进行严查,使得亚马逊等平台运营风险加剧。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始终强调本土零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印度贸易商联合会指出,外资扩张不应以牺牲本地小商贩利益为代价,强调必须在吸引投资与维护市场平衡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尽管如此,双边贸易仍存在巨大空间。美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两国均表示有意在未来几年内将双边商品与服务贸易额从当前水平翻倍至5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