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亚马逊圈子炸了。
多位卖家反馈,自己店铺的评论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大规模消失,最狠的一位,一夜之间被撸掉3000多条review!
更离谱的是,不光好评被撸,差评也被一并带走了。
到底怎么回事?平台又搞什么“骚操作”?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评论莫名消失,卖家直呼“被掏空”
从上月底开始,陆续有卖家发现自己产品的销量突然下降,结果一查——评论没了!
有人损失几十条,有人直接掉了上百条,更有卖家惨遭“重锤”,一个ASIN掉了上千条!
而且评论消失后,产品评分也跟着跳水。
一位卖家就分享说,自己原来4.5星的链接,掉了90条review后,评分直接降到4星,转化肉眼可见地受影响。
这波操作来得毫无征兆,也没有收到任何警告或绩效提醒,甚至有运营团队集体掉评,显然不是个别现象。
亚马逊撸评逻辑曝光
这不是亚马逊第一次“撸评”了,只是这次力度更猛,波及面更广。根据业内运营总结,目前平台的“撸评逻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维度:
留评账号异常
亚马逊的正常买家留评率极低(不到1%),如果某个账号频繁留评、下单异常频繁,还用不同地址收货,很容易被系统识别为异常账号。
账号关联关系链
如果某卖家被举报使用刷单账号留下虚假评论,那这些账号曾留评过的其他卖家也会被一锅端,平台一查一个准。
测评人“踩雷”过多
有卖家反馈,自己明明没用自养号刷评,而是找了老外用自己的买家号下单、留评,结果也被撸了——说明这些买家号可能长期活跃在测评圈,早被亚马逊盯上了。
评论大战愈演愈烈
评论是卖家的核心资产,直接影响转化率。
为了快速“起量”,有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违规刷评这条路。
像什么“变体合并、僵尸链接、买家返现换好评”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美国站有卖家怒斥:一些新链接上架不到半年,评论数量却比他们5年累积的还多。
有类目甚至出现了“一天上评3000条”的评论怪兽链接,很多是靠合并电影、纸巾等高好评产品拼出来的。
“我类目首页的链接评论基本都几万条起步,完全拼不过”,有欧洲站卖家表示,连合规卖家都被挤得快活不下去了。
有人因3条刷评被封号
也有卖家“翻车”被平台抓个正着。深圳有位做智能家居的卖家,因为在Facebook测评群里被人截图举报,再加上有买家索要返现,被亚马逊直接封号,三款热卖产品被下架,50多万库存被冻结。
注意,他只是刷了三条评论!
平台发来的邮件明确指出其涉嫌操纵评论。
由此可见,只要被查到,哪怕刷评量不多,也一样会被重罚。
不仅亚马逊在动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早就发布了相关规定:
创建、购买、出售虚假评论将直接违法,每次最高罚款5万美元!
这意味着,刷一条虚假评论,代价可能是35万人民币!
所以,别再觉得“刷点评论没什么”,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了。